如前所述,国际上的水质监测始于 19 世纪末,与之相比,我国河流水质监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迅速。目前,我国有两大水质监测系统。(1) 我国水利部门的水质监测自1956 年起,我国水利部在全国 500 多条大、中河流上相继建立了 900 多个水质监测站,对河水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气体、主要离子和营养元素等进行监测,
在环境科学的大分类体系中,河流水质研究属于水环境化学范畴。什么是水环境化学? 恰好 2002 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修订版) 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的。本人有幸参与了这一条目的写作。现将该条目对水环境化学对象与任务的讨论摘引于此。当前中国学者对水环境化学的对象和任务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水环境化学是在
河流是陆地可利用淡水资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河流系统是地球表面水循环、碳循环、营养物循环和泥沙循环的最主要的通道,是陆地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海岸带的水体功能。河流遍布陆地上的每一片区域,是离人们居住点和工作点最近的水体,是最易为人们获取的资源,也是最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和最易遭受污
水体的水质状况用各种水质参数进行描述。水质参数可分为物理参数、化学参数和生物参数。水质的物理参数是指用各种物理方法所测得的与水生生物栖息地有关的水质信息,如水体中光的散射情况、水的颜色、温度、电导度 ( K.,水在 25C时传输电流的能力,其大小由水中带电荷溶质的总浓度决定)、水体中悬浮物的数量和粒径分布、水
“水质”(water quality) 一词的字面意义是“水体的质量”(the quality ofwater bodies) 或“水环境的质量”(the quality of the aquatic environment)。由于有众多因素影响水质,水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停地变化。又由于有众多参数可用于描述水质,特别是由于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人们对水质的关注点不同,学者难以对“水质”
水的优异性质决定了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意义:1) 水是无色透明的,允许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较长波的紫外线通过,使水面以下一定深度的水生植物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对生物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则被阻挡在外。这不仅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生活在水中的各种生物也有重要作用。2) 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为